1、盆底≠盆底肌
盆底不完全等于盆底肌,盆底的組成還包括神經、韌帶、筋膜等,共同組成盆底這一系統(tǒng),各支持組織向“吊床”一樣承托著膀胱、子宮和直腸等盆腔臟器的正常位置和功能。
2、功能離不開結構
盆底有著支持、括約、性三大功能,這些功能的正常行使離不開完整的盆底結構,根據大名鼎鼎的整體理論,如果結構受到損傷,相應的盆底功能障礙隨之出現。
3、PFD是個統(tǒng)稱
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(pelvic floor dysfunction,PFD)不是某一個疾病,而是一類疾病的統(tǒng)稱,包括壓力性尿失禁(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,SUI)、盆腔器官脫垂(pelvic floor dysfunction,POP)、性功能障礙(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,FSD)。
4、剖宮產也要做盆底康復
動圖封面
剖宮產不能避免盆底損傷,妊娠和分娩對于盆底損傷來說是獨立因素,損傷在十月懷胎時已經造成,分娩后同樣應該及時進行盆底篩查,根據篩查結果針對治療。
5、漏尿不只壓力性一種
除了產后女性最常見的壓力性尿失禁,尿失禁還包括急迫性尿失禁、混合型尿失禁、充盈性尿失禁等。
6、漏尿不全是盆底的鍋
動圖封面
排尿這一過程與多個組織相關,如果把膀胱比作水庫,那么盆底肌即是水龍頭,而神經就是開關水龍頭的那雙手。任何一個組織出現問題,都有可能導致漏尿,
7、盆腹是一體的
盆腹是一體的。這句話怎么理解呢?如果把腹腔比作一個大房子,房子的屋頂即是膈肌,房子的前半部分是腹橫肌,后半部分是腰部多裂肌,地板即是我們關注最多的盆底肌。
8、壓力性尿失禁和腹壓息息相關
壓力性尿失禁的出現,原因多為盆底松弛,括約功能下降,就好像水龍頭壞了。當咳嗽、大笑時腹壓增加,松弛的盆底不足以維持足夠的尿道阻力,一旦腹壓增加,就會誘發(fā)不自主排尿。打個形象的比方,腹壓把尿液“擠”了出來。
9、急迫性尿失禁飄忽不定
急迫性尿失禁多與神經損傷、逼尿肌過度興奮有關。形象地說,水庫的水位忽大忽小,開關水龍頭的手飄忽不定。
10、這種尿失禁隱藏最深
還有個藏得很深的尿失禁——隱匿性尿失禁,經常表現為治療前不漏尿,治療后反而漏尿。這種現象跟治療過程中膀胱解剖位置的逐漸恢復相關,簡稱“傾倒”現象。出現這種問題,患者和醫(yī)生都不要慌張,隨著盆底肌的進一步恢復,漏尿現象會消失。
11、手術治療復發(fā)率高
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。手術治療是指經陰道或經腹行盆底重建術、抗尿失禁手術等,術后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緩解。療效與風險同時存在,約42%的患者于術后3月出現新的癥狀,如排尿困難、排尿不盡及慢性盆腔痛等。
12、輕度患者首選盆底康復
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盆底康復治療,主要應用于輕、中度或不能手術和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。患病初期和輕度患者首選盆底康復治療。
13、產后半年是治療黃金期
目前,盆底康復治療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其效果逐漸被患者認可,但預防治療卻有“黃金時間”,一般是女性產后42天至6個月,所以產后要早篩查、早治療。
14、盆底康復是多維度的
盆底康復治療是通過盆底電刺激、生物反饋、凱格爾運動、盆底磁刺激等方式增強盆底肌肉的收縮強度和彈性,使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得到改善,加強盆底結構的支撐括約作用,從而達到治療PFD的目的。
15、家庭訓練必不可少
盆底康復是個長期過程,后續(xù)的鞏固提高不能單單丟給醫(yī)生,家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。院內的治療更多的是幫助患者找到盆底肌的本體感覺、把不合格的盆底肌力拔高到及格線以上、教會患者正確的盆底肌收縮方法。